
文明5赞助政策收益一览
赞助开门

政策描述:启用赞助政策能使对城邦影响力的下降速率减慢25%。允许建造紫禁城。
赞助政策是古典时代开启的政策树,其偏重于城邦收益方面。众所周知,BNW中城邦为玩家带来的收益相当可观且具有一定可控性,再加上非征服的话反复进攻城邦、勒索城邦会导致外交的崩盘,因此玩家们通常亲切地将城邦称为城邦爸爸。孝敬和争取城邦爸爸也随之成为了种田生涯的一门必修课,赞助政策正是在此方面作出强化。
楼主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城邦分航海(粮)、商业(脸)、文化、军事(部队)、宗教(鸽子)五种,在成为朋友和盟友后能为你提供产出,其中成为朋友时城邦开始为你提供其特色产出,成为盟友后加强产出并再提供其地块奢侈与资源并与你外交跟进。城邦本身还具有不同的态度分类,包括友善、无理、中立、仇外,其中仇外城邦每回合影响力下降1.5,其余为1;而在受到城邦的提防后,仇外仍为1.5,其余为2。具体的产出大家可以去置顶帖看,很多吧友也有相关分析。总的来说,商业城邦带来笑脸为人口增长和铺城扩展上限;航海城邦为首都、全国加速人口增长;文化、宗教直接提供回合槽值;军事提供科技对应部队。
高难度下对种田来说,前中期最重要的往往是商业城邦,相对重要的有中后期航海城邦,再次就是文化城邦,最后是宗教、军事城邦。但是无论是哪种城邦,由于在同盟后都能为你提供其地块及专有奢侈,等于为你提供直接的笑脸值,因此保证城邦的影响力非常重要!赞助开门的效益就体现出来了,等于为你延长了每个城邦四分之一的朋友/同盟时间,变相降低了城邦任务的压力和花钱孝敬的支出,在中期以后玩家对城邦的进一步关注后其效益尤为明显,有效降低了玩家同盟大片城邦的成本。
同时,紫禁城作为赞助绑定奇观为其加分不少。无论是何种打法,笑脸都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的好,给笑脸的奇观都是好奇观,紫禁城所在的启蒙初期正是玩家人口增长期以及前期笑脸供应顶峰期,红脸正直追笑脸而来,同时赞助对于ai的吸引力低于同期的荣誉、虔信和美学(这里特别谴责小伙),因而再为紫禁城本身加分。
事实上,同期政策基本没有全期效益可以超过赞助开门的(快速打法美学开门除外),因此无论是什么打法,只要你和城邦的关系没有崩(其实就算崩了也要考虑紫禁城),基本都可以分配一点到赞助开门上。尤其是要枪紫禁城的玩家一定要记得及时点出哦~
单政策效益:四星
外交胜利:五星
其它胜利:四星
城邦关系崩盘:两星
——赞助政策是富裕且强大的人——通常是贵族——用来支持社会里那些天才工匠的政策。在许多古代社会,一个社会的财富通常集中在少数人(如王室成员和富商巨贾)手里,那些画家、雕刻家、音乐家以及其他天赋英才都是为这些精英工作,因为也只有这些人才能支付得起价格。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难免不公平,但是这个系统也创造了诸如列奥纳多达芬奇、本·约翰逊以及莫扎特这样的天才。在今天这种制度又再度盛行起来,只不过赞助者的角色由个人变成了巨型企业。
领事制度

政策描述:对所有城邦的影响力的基准值提高20。
领事制度是赞助的右一政策,其作用于城邦影响力的基准值。
所谓基准值,即城邦态度的保持值,也就是说每回合城邦影响力的趋势,在城邦的态度到达基准值后在受到外来影响条件以前即保持不变。城邦的初始基准值为0,在多次宣战城邦后会受到城邦的厌恶导致所有城邦基准值下降为负值(即全部为生气态度),而点出领事制度后基准值则会增加20,在非城邦外交崩盘的情况下基准值即20点。
在只考虑城邦的正面态度的前提下,基准值基本只作用于与你无感的城邦,对于已经处于朋友或者同盟的城邦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这决定了领事制度在最开始点出带来的效益最高。但是考虑到前中期能保证稳稳同盟的城邦基本都是用钱砸来的(任务不稳定,打比方指不定遇到个勒索,无兵种田在更新任务之前基本不可能做得出来;间谍用于城邦基本已经练到高级相对要晚一些了),因此其实际优先级大多情况下并不如慈善,当然要是你能刷出一大堆好做的任务楼主也没什么好多说的了...
另外一点关于优先级的问题在于,领事的政策树位置不如慈善,整个赞助政策树除去开门和领事以外全部都以慈善作为前置政策。因此总得说来楼主更推荐各位先点出慈善,然后看政策点数和时期来补,对于外交胜利来说后期补一点的收益还是不错的,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最后的买城邦爆发性消费;至于城邦外交崩盘的你,楼主觉得既然你能到达这样的状况大概你也不会太在乎如何挽回这个局面了吧。
单政策效益:两星
政策位置:一星
外交胜利:四星
其它胜利:两星
城邦关系崩盘:三星
——随着国家之间外交礼节的日益郑重,政府开始在外国地域内建造领事馆,用以保护本国国民的权利以及提升两国的贸易友好关系。虽然大使是在领事馆内代表本国领袖唯一人选,一个国家可以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数个领事馆的,通常是每个主要城市一个。
领事制度的最早概念来自于当年的希腊城邦,当时富有的希腊商人会出资在其它城邦联盟的境内修建一种称为“公馆”的建筑来帮助那个城邦里的同乡。虽然19世纪开始,领事馆的也开始有文化和教育上的作用,其作为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象征的最原始涵义依然没有变化。
慈善事业

政策描述:赠与城邦金钱提升的影响增加25%。
慈善是赞助的左一政策,通常情况下,也是点开赞助之后较常优先点出的政策。慈善本身单纯地提供25%金钱影响力,金钱的消耗越多带来的影响力越大,通常而言一次1000金的投资可以保证很长时间内的增益效果,慈善则是对此进行的加强。以金币带来的100点影响力作为参照,不考虑与ai之间的竞争,60点影响力以上的同盟时间在赞助开门前能保持40t/27t,赞助开门后为54t/36t,启用慈善后为87t/58t,可以看出来在金币激活城邦同盟的时候,由于慈善带来的影响力往往是基于同盟影响力基准之上的,因而其实际效益带来的同盟时间增益要超过25%,大约能有40%左右的提升,而对单纯延续同盟的金币开支带来的效益则是25%。如果粗略比较的话,单论金币效益慈善甚至可以和开门相比,不过考虑到任务触发影响力以及论政策树来说开门是慈善的基础,开门本身还是要更优一筹。
慈善的整体效益可以类比宗教改革的慈善布道,一个政策本身只是稍逊于宗教改革效益,说明其本身还是相当有价值的。横向对比赞助右一的领事制度,单纯论金币兑影响力的话,在高投资的情况下(游戏中往往采用性价比相对较高的高投资)慈善带来的效果是要优于领事的,这点到后面领事再具体展开来谈。
城邦爸爸的效益是很可观的,在玩家在中期往往能有多余的金币能用于孝敬(),配合慈善能有可观的提升。综合看来慈善本身属于投资越多收益越高的政策,为了保证早期投资就能享受到收益,相对早点出会比晚补要好一些;再加上中期政策树里面能在启蒙之前点出的优质政策其实比较有限,而赞助开门比较优异,大多情况不会对点出慈善造成阻碍,因此玩家在中期有多余政策点的时候是可以考虑慈善的。至于慈善对于外交胜利的重要性楼主就不再强调了。(PS:楼主想吐槽的是这不是全知之眼的图么)
单政策效益:三星
外交胜利:五星
其它胜利:三星
城邦关系崩盘:三星
——“慈善事业”是指国家中最富有的人将其一部分财富回馈大众,通常以图书馆、剧院、医院或者奖学金的形式实施。与市民给予其他艺术家资金用于艺术创作的赞助政策所不同的是,慈善事业趋向于使社会的贫困大众受益。苏格兰裔美国人安德鲁·卡内基就是历史上伟大的慈善家之一。生命中大部分时刻卡内基是一个极度冷酷无情的商人,创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并赚取了历史上第二大巨款,极大程度是靠压榨那些被奴役在他的矿井和工厂里的工人获得的。自1901年退休之后,卡内基在他生命里最后的19年一直致力于在贫困城市建造图书馆,为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学校提供基金。
经院哲学

政策描述:所有同盟城邦提供其自身科研的25%。
经院是赞助的左二政策,需要慈善作为前置。
经院通常是被作为一个纯粹的科研政策来看的,对于各城邦来说,在BNW中存在文明科技带动城邦/蛮子的机制,即各文明达到一定科研数量的情况下城邦自动获取相应科技,而城邦本身每个为1城产出,因而注定了城邦的科研产值相对有限。楼主这里大概计算一下:
在前期,城邦普遍为5~8人口,基本都会有普及图书馆,大学的话由于城邦整体更偏重经济产出,科研建筑优先级相对来说要低一点,所以大学的建造速度属于一般的水平。那么其本身的科研产值大概在3~5左右,经院能带来的基本上也就是1点左右的科研,可以说聊胜于无,一条商路都能完爆其好几倍。
中期,城邦人口普遍在8~14,大学大多已经普及,公立则不一定,加上城邦一般不太喜欢丛林贸易站,此时其科研产值大约为5.3~15.3之间,经院能带来1~3.8科研,在这个时期相对一般。
后期,城邦人口普遍在15~18,大学和公立基本完工,研发则不一定,有可能有天文台加成,此时城邦产值约为20~50之间,经院能带来5~13的科研,有一定的助益效果。
大后期,城邦人口普遍定于19左右,考虑有无天文台加成基本能有58~73的科研产出,经院能带来15~20的加成,相对可观。
另外楼主平时玩的时候不用IGE不是很了解城邦是否计算宫殿、国立这种加成。。而ai自身在政策上开理性的倾向较低,因此上述计算都没有计入在内。
可以看出,经院的加成属于同盟越多、越到后期加成效果越明显,而玩家前中期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以及间谍还未发力所以能够同盟的城邦数量往往很少,因此经院属于后期政策,点出经院能为尾盘的科研峰值添上一笔。楼主推荐,如果不考虑赞助后面的政策的话,在尾盘有余力的时候可以点出经院加成。
单政策收益:两星
政策树位置:三星
科技胜利:三星
其它胜利:两星
——“经院哲学”是在公元1000年到1500年间为中世纪欧洲大学所采用的教学理念,强调批判性思考和争论。教师会选择一本书开始教学,然后他和学生将会为书中的意义进行争辩,查阅其他书籍上的相同话题,检查任何对这部书的批判等等,通过这样获得对于这个主题比死记硬背更全面的理解。这种活动的热情主要来自于对希腊哲学家著作的再发现和将它们与基督教融为一体的企图。
文化外交

政策描述:城邦提供的资源数量增加100%。获赠奢侈资源提供的快乐增加50%。
文化是赞助的左三政策,需求经院为前置。
文化的效益本质是建立于同盟城邦的基础之上的,这注定了其在前期的效益不如后期高以及其发挥的稳定性较差。城邦在同盟的情况下能为盟友文明提供其地块资源以及地块、特有奢侈,文化的增益正基于此。
城邦的战略资源一定程度上能为玩家省下铺纯资源城的成本,但是大多情况下城邦本身提供的资源差不多能够够用,需要文化加成基本属于锦上添花级别,理论上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如更多地同盟城邦、与ai交易来获取(这里楼主想要提醒的是有些城邦将可能圈入的资源也列入城邦资源列表中,而实际有可能被圈走导致最终没有该项资源;另外城邦的科技没到有些资源无法开发,需要玩家赠送开发,而其已经开发却没有相应科技的话——如煤等——会直接导致玩家等到ai科技到达之后资源才能拿到手),加上城邦提供的资源无法交易给ai,因而很多情况下会有多出的资源没有利用,尤其是纯种田手里的战略资源;同时,就算前期拿城邦马铁等供给部队,很可能开战后由于影响力不足或者ai竞争关系导致资源被拿走瞬间短缺,严重的话甚至战斗力下降导致血崩。。。
文化提供的奢侈的额外快乐值可能相对更有意义,基本每个城邦都能提供1~2个奢侈,因此文化等于额外为玩家提供2~4快乐/同盟城邦,这在前中期还是相当可观的。不过结合实际游戏中玩家的同盟能力,往往在后期才能稳定、大量地同盟城邦,而快乐在后期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基本处于优势或者均势的意识形态下快乐的作用都已经明显不如铺城、成长期了,所以文化实际的效益要比理论预期低很多。
综合来看,文化本身产出非常依靠同盟城邦的数量,到后期才会有更加明显的效益,但是该效益本身到了后期又受到时期的影响有所打折,因此在不考虑赞助关门的情况下楼主并不推荐大家点出文化。
单政策效益:三星
政策树位置:一星
种田:三星
征服:两星
——“文化外交”政策指一个文明通过将最能够展现自身魅力的文化产品输出到其他文明的方式来增进双方人民之间的和平与友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外交形式当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这个盛会每隔二至五年在世界上不同的城市中举办。世博会展示来自各个国家的艺术品、工艺品、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中举行,其灵感来自于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艾伯特亲王。第一届世博会共有一万三千件展品,吸引了六百万名观众。最新一届世博会于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总计达七千万之众。
商人公会

政策描述:所有与城邦的商路+2金钱。
商人公会处于赞助政策树的右二,其前置需求为经院和领事,是政策树的顶端政策。
但是楼主觉得该政策处于赞助政策树的顶端真的名不符实...或许其最大的好处在于玩家几乎不会点到它?
城邦商路+2金;全期来说,除了征服下外交全面崩盘外玩家连商路大多会考虑到商路的科研加成和外交效益而选择与ai文明相连或者内运,就算是商路数量爆炸的威尼斯也不会将绝大多数商路送给城邦。大多连城邦的时候要么是前期保险防蛮子、要么是前期商路距离有限、要么是ai商路已经差不多饱和没剩几条留城邦、要么你被ai联合开会制裁了...所以由于连接城邦的商路数量相当有限,商人公会的增益实际中也基本就是几金甚至没有,就算是考虑上限正常局长期有用的也就是后期10~16回合金,威尼斯20~34回合金,就凭要点这么些点政策才能到这里基本也到工业左右了。。
总体来说,楼主是很不推荐正常打法中除去征服以外的玩家点出商人公会的,就算是征服考虑到本身就不充裕的政策点大多情况下也难以留到这里。
单政策效益:三星
政策树位置:三星
种田:一星
征服:一星
——商人公会是为了保护商人在城市或国家里拥有的商路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而组建的,更普遍的称呼是贸易商会。虽然商人公会的商人们通常没有正式的职位,但有些商人公会依然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期内发挥过重要的商业影响,比如成立于1407年的伦敦商业冒险者特许公司和更为出名的、成立于1356年左右的汉萨同盟。在文艺复兴早期,威尼斯和热那亚等一些城邦也有商人公会的存在,这些商人公会保护着贸易者在进出口某些特定商品时的利益。商人公会在15到16世纪走向顶峰,之后开始慢慢衰落。衰落的主因是政府和王室开始特许给一些公司管理市场和进行外交的权力,挤占了商人公会原本的生存空间。
赞助关门
政策描述:推行所有赞助政策后将使结盟城邦随机赠送伟人。
赞助关门能不定期从城邦获取随机伟人。这种获取本身是无成本,楼主记得是不加槽值(属于赠送),但不可控性太强。对于不可控时期的伟人有威商最好,大工大科大文大艺非常有用,其次有大仙大商汗,再次是大音大军大提督。虽说送伟人总是好事,但是出于过高的不可控与不稳定性,关门效益本身相当依赖人品,横向对比自主关门,虽然增加阈值而且只有一个但是可选可控因而实际运用非常广。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政策点的分配,大多情况下赞助政策树本身只是倾向城邦产出,并不直接提供粮锤文科产出,因而在政策点数非常拮据的情况下能分配一点给开门就算是不错的了,就算更多,到文化和商人工会这些后期性价比并不可观的政策往往不会再点下去,而赞助关门的效益给玩家的吸引力往往并不能弥补三个以上政策点的支出。因此,实际操作中基本只有波兰打到尾盘才有可能考虑这里,而通常而言,尾盘关门由于作用期晚且短,效益也很低了。
可以说,单看赞助关门本身效益是可以接受的,任何打法中伟人多了基本不会有负面影响(盘古大提督表示呵呵),但是这作为政策关门被政策树本身的时期、树顶政策质量坑了,因此楼主并不是很推荐各位点出该政策,就算是能同盟大量城邦也一样,基本可以看作是3点以上政策点换取一个看脸的关门效益,并不划算。
另外,城邦本身游戏内置其类型数量为商业、航海、文化13个;军事、宗教为8个,这对大多数局中各城邦类型的比例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需要玩家略微注意。
单政策收益:四星
政策树位置:一星
文明5政策全解析远古政策目录:
文明5传统政策详解:点击查看
文明5自主政策怎么选择:点击查看
文明5荣誉政策树解析:点击查看
文明5虔信政策攻略:点击查看